食品安全一直备受消费者关注,一旦有媒体爆光某某食品有问题,消费者都是心慌不已,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往往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就开始恐慌了,由此看来,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问题判断力是有必要的。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近期参与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了这样的结果:对于发生在2011年的食品安全热点事件,消费者、媒体、专家对多个事件的解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可以看到,掌握更多信息资源的业内专家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有着相对独立的判断力。参与调查的媒体表现出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度有限,不能进行全面报道。消费者往往表现为不了解事实的真相,易恐慌。
从对消费者的信息获取渠道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网络占据了重要位置,"网络"这一信息渠道占据了37.90%的比例;"电视"占据了32.17%的比例;"报纸"占据了20.38%的比例;"有购买经验的人"占据7.64%的比例;"其他"则占据1.91%的比例。
在网络这种新兴媒介平台得到迅猛发展的今天,涉及食品安全的一切风吹草动都能够轻易地借助网络的传播快速发酵"膨胀".网络上的消息发布主体众多,这个平台历来充斥着大量未经求证的流言。流言的生命力特别强,往往以耸人听闻的面貌和类似于标题党的形式出现,轻易便能对"心理脆弱"的消费者产生严重冲击。
而归根结底,问题的症结仍在于大众对食品安全充满了不信任和忧虑,甚至是恐惧。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是关注、紧张,心态就越是敏感、多疑,结果越是容易受到流言影响。这种心理基础严重地影响到消费者正常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使大家更容易随大流、听风就是雨。
正是由于目前许多消费者的信息获取途径纷繁复杂和丢失了独立判断的精神,于是乎容易忽视和夸大食品安全风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忽视日常消费各类食品的安全风险,夸大各类食品危害因素的风险水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风险存在的矛盾认知,对同一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出相反的行为,存在着认知方面的差异,比如说转基因的食品,科学家说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公众不相信,例如对于日本食品辐射问题,在日本方面就有这样的问题。还有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认知的差异就导致不同的消费行为。
对食品安全的判断力取决于食品安全知识。"公众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不全面,直接影响了其对于食品安全事件的判断力,所以容易生长悲观情绪,盲目恐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胡小松如是说。
造成这样的局面,首先,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者有很大责任。"政府部门应该定期发布信息,事件发生后要尽量还原事情的真相。"刘秀梅表示。周照
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是关注、紧张,心态就越是敏感、多疑,结果越是容易受到流言影响。